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货币财政双松政策底线面临重新定义

来源:经济学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3-0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疫情影响是外部性、短期性冲击,但是面对全球金融和经济的波动,中国经济在扩内需、保就业之外,将要面对更加严厉的考验:供需缺口的弥补不及时,就会让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

疫情影响是外部性、短期性冲击,但是面对全球金融和经济的波动,中国经济在扩内需、保就业之外,将要面对更加严厉的考验:供需缺口的弥补不及时,就会让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。

中国对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会给出更为实际的考量标准,宏观政策也将重新梳理“底线思维”,关注就业和企业生存。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的“双松”政策之下,“新基建”会承担起投资引导功能,民生托底政策力度加大,房地产继续落实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,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再推进一程。

据相关调查,包括投行、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权威经济学家们得出结论,认为,货币财政“双松”,政策“底线”面临重新定义。

底线思维

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让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多,一季度经济的增速会对全年经济增速造成多大拖累?本次问卷调查显示,45%的经济学家认为一季度GDP 会在-5%以下,35%认为是在-5~0%这一区间;40%认为2020年全年GDP 增速在3%-4%。

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,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在-5%以下,如果全年经济的增长目标还设定在5.5%-6%这一区间,就意味着后面三个季度经济的平均增速要达到7.5%-9%以上,那么就要认真考虑,如果依据这样的经济增速来设定经济增长路径,产生较大的后遗症如何应对。

“在超级疫情冲击下,未来还面临高度不确定性,应当从过去保增长的数字目标,转向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内涵的底线管理。”刘元春认为这次的底线管理,要有三个“底”:必须保证疫情不再出现反复;复工复产阶段要防止出现经济循环的再停摆;要把“保就业”和“保民生”放在底线管理的核心地位。

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,一季度经济增速会下降6%(2019年四季度GDP 增速为6%),较为乐观的估算是,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在5%左右,三四季度约6.5%左右,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为3.5%左右。

疫情对整体经济来说,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是经济预期发生了改变。

尽管45%的经济学家认为2020年会是本轮经济的底部,但对经济触底的时间至少向后推迟了一年:在那些认为经济尚未见底的经济学家中,有41%认为触底时间在2021年上半年,35%认为是在2022年下半年。不过,“高质量经济”的直观指标并为发生改变,产能利用率(占比32%)、能耗(27%)仍然是最重要的指标,而经济增速这个过去的“硬核”指标则只占了10%的比例。

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表示,现在要重点关注的是就业,这是今年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稳定指标。交通银行金研中心副总经理、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建议,今年不是设定GDP 增长目标,而是应以就业指标代替。

对于当前的经济来说,就业、投资、物价与宏观政策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,也更加复杂,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国内物价的操作路径相比,货币政策被赋予了更多的任务,而物价则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。

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就表示,猪肉对物价的影响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,目前的猪肉供应端应该引入资本来进入到养殖行业,今年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也要压实属地责任。

猪肉价格对CPI 的影响因素占到了54%,68%经济学家认为,未来半年猪肉价格会趋稳回落。

如何理解“新基建”

投资被看作是托住2020年经济的重要力量,但如何理解“新基建”,“新基建”到底要怎么做,则仍有讨论空间。

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“新基建”,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,把5G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定义为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”,随后“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”被写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。2020年3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,加快5G 网络、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。

第十一、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就多次呼吁,现在应该充分借助“新基建”来实现托底经济的目的,而不是畏于此前“4万亿”的负面影响而犹豫不决,中国要及时启动“非常之策”的应对方案,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其重点,就是有力度地扩大有效投融资。

贾康强调,“新基建”不是“4万亿”,这次的“新基建”强调的是与新经济、新技术发展前沿——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紧密结合的基础设施建设,也会吸取上两轮金融危机期间的投资经验;在资金来源上,政府债务资金、产业引导基金等会跟ppp 等机制创新相结合,注重新的投融资模式。

文章来源:《经济学家》 网址: http://www.jjxjzz.cn/qikandaodu/2021/0303/828.html



上一篇:贰零贰零中国经济总量或超美国专访著名经济学
下一篇:邓浩如何解读宏观经济周期与大类资产

经济学家投稿 | 经济学家编辑部| 经济学家版面费 | 经济学家论文发表 | 经济学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经济学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