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禀赋效应为何我们总是会被亏本的资产套牢

来源:经济学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0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很多时候,我们的行为都是不理性的,经常会损害自己的利益,比如死活不肯让价,增加了房屋的空置期;再比如卖掉那些赚了钱的股票,反而将亏钱的股票攥在手里……想要纠正这些

很多时候,我们的行为都是不理性的,经常会损害自己的利益,比如死活不肯让价,增加了房屋的空置期;再比如卖掉那些赚了钱的股票,反而将亏钱的股票攥在手里……想要纠正这些行为,必须要懂点儿经济学。

1990年,有两位经济学家做了一个实验。

他们把参与者分成A、B两组。

给A组每人一个杯子,告诉他们,这个杯子归你们所有了,你们可以选择把它带回家,也可以待会把杯子卖掉;同时,给B组一笔钱,并告诉他们,你们可以把钱带走,也可以用这笔钱去购买A组的杯子。

实验的结果是,A组里面愿意卖出杯子的人,给出的定价中位数是5.79美元;而B组里面愿意购买杯子的人,给出的定价中位数是2.25美元。

两组人给出的心理价格预期相差了3.5美元,也就是说,拥有杯子的人认为杯子更值钱,拥有钱的人则认为杯子不值钱。但杯子是同一种杯子,为什么会这样呢?

答案是禀赋效应。这是经济学中的概念,它根源于一种人性本能: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,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,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。

其实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禀赋效应非常常见。

举个例子。我认识一位长辈,手里有一套房子,挂出去一年多了也没卖出去,主要原因就是她把房屋的价格定得太高了。

她拥有房子,因此觉得房子更值钱,看到的都是这套房子的各种优点:南北通透、楼层适中、公摊面积小。而潜在买家们拥有钱,因此觉得这套房子没那么值钱,看到的都是各种缺点:装修成本高、没有电梯、小区绿化少。

仔细分析的话,我们会发现这些优缺点基本是同一个事情的两面,如果能懂得禀赋效应,也就能够更理性地对房屋的优缺点做出评判,更准确地把握买方的心态,从而更快地达成卖房的目标。这就是经济学对普通人的帮助。

很多时候,我们的行为都是不理性的,经常会损害自己的利益,比如死活不肯让价,增加了房屋的空置期;再比如卖掉那些赚了钱的股票,反而将亏钱的股票攥在手里……

想要纠正这些行为,必须要懂点儿经济学。

普通人学习经济学,一个重要的收获是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各种行为,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。还是拿卖房子来举例。

我的那位长辈,房子是3年前买的,可3年过去了,该地区的房价却没怎么涨,180万元买的,现在行情还是180万元左右。这也是她标价过高的原因之一。

180万元买的房子,绝对不接受以180万元的价格卖出,因为算上3年来的通货膨胀,就等于亏了——这种对损失高度敏感的心理,就叫“损失厌恶”。

有人会说,挂了一年还没卖出去,可房子还是自己的,也不算亏吧?其实还是亏了,早点把房子卖了,拿着房款去投资沪深300基金,去年大概能获得30%的收益;就算存银行理财,也能获得约5%的收益——这种潜在赚钱机会的损失,就是“机会成本”的损失。

没早点卖出去,发现自己的财富在通货膨胀中缩水了,还损失了机会成本,然后更不舍得降价了,甚至还想涨价,想把所有的损失一把赚回来,这是很多卖家的共同心态。

但买家可不管这些。所以这种涨价多半只会带来更多的机会成本损失——这种已经产生了的,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而改变的成本,就是“沉没成本”。

可以看到,仅仅是卖房一件事,就包含好几个经济学概念。我们只有彻底理解这些概念,才能理解自己一些本能行为的逻辑根源,从而知道如何纠正。

文章来源:《经济学家》 网址: http://www.jjxjzz.cn/qikandaodu/2021/0509/1029.html



上一篇:小岛经济学
下一篇:民国时期中南地区经济学的发展基于中南财经学

经济学家投稿 | 经济学家编辑部| 经济学家版面费 | 经济学家论文发表 | 经济学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经济学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